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资讯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人:叶先生

手机:13823830149

地址:广东梅州雁洋叶帅故居旁

公司新闻 Company news您现在的位置:资讯中心 > 公司新闻
梅县区特色现代农业领航 提升乡村振兴质量
发表时间:2018-5-23 点击:927

农业兴则基础牢。近年来,梅县区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做强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新兴、特色农业产业,鼓励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通过技术创新、农旅融合、特色小镇等抓手,积极探索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

“梅县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产业支撑,通过技术创新、农旅融合、特色小镇等抓手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的发展目标。”梅县区委书记钟光灵说。

固本强基  

主导产业“枝繁叶茂”

特色农业“百花齐放”

99座山峰连成的九条山脉蜿蜒如同蛟龙,因形得名的九龙嶂坐落于梅县区梅南镇,不仅拥有大自然鬼斧神工创造出的风景,更是孕育出了粤东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竖起东江革命的红旗。小满时节,九龙嶂山清水秀、茶树成林,群山环抱下的茶田绿意盎然。游客只要置身其中,便能感受到浑然天成的清香茶味。

九龙嶂的茶田资源,带动了整个梅南镇茶叶产业的发展。目前,梅南镇形成九龙、顺里、北洞、黄礤等行政村连片茶叶种植基地,引进企业5家,新增茶叶种植面积1200亩,投产后茶叶年均增产约10万斤,产值可增加1200万元。

“整个梅南镇的茶田面积有4000多亩,其中九龙嶂有1200亩,主要以种植本土细叶绿茶为主。”梅南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钟崇建介绍道,梅南镇的细叶绿茶面积有2500亩,年产量达到每亩150斤左右。近几年新发展种植了金牡丹、金萱茶、金观音等品种。“绿茶的最大特点就是粟香与花香并存、回甘绵长。”钟崇建说,梅南镇地处莲花山脉高海拔地区,因气候、土壤的优势,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所生产的茶叶色泽绿润、口感甘醇爽口,每年都供不应求。

即便如此,九龙茶在市面上的售价也并不算高,一般在150元至200元一斤不等。为提升梅南茶叶品牌价值,近年来,梅南镇利用九龙嶂革命根据地的红色资源,不断提升茶叶的种植、制作技术,努力打造本地茶叶品牌。2015年梅县区在九龙嶂半山腰新开一条路面宽6米、长29公里的“红军路”,解决当地的交通瓶颈,目前已基本形成“十里红军路、万亩生态茶”的生产发展格局。

为推进茶叶产业发展,该区通过扶持农业企业扩大种植基地、配套先进加工技术和设备,加强制茶技工培训、提升制茶工艺等方式,致力打造“梅县绿茶”区域公共品牌。下一阶段还计划把茶叶种植向休闲旅游和文化产业等领域延伸,引导自然资源优越的茶叶生产基地向茶旅融合方向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

这只是梅县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金柚、水稻、茶叶和畜牧水产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的一个缩影。该区通过引进项目、政策推动和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培育、扶持农业经营主体。从2010年开始,每年拿出300万元对新认定的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三品认证企业、水果流通大户等进行奖励,在仓储用地等方面出台政策进行倾斜,开展“政银保”支农服务项目,为300多家农业经营主体发放农业贷款近1.85亿元,吸引了一批新农人回乡创业就业。

与此同时,梅县区还携手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院校成立了“梅县金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梅州市金柚研究院”,提高金柚产业化、科技化水平。以标准园建设、十大优质金柚园评比、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项目为抓手,促进金柚、茶叶等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提质增效,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发展壮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梅县区还因地制宜抓好特色农业发展。走进位于梅县区雁洋镇的广东雁归来养生产业有限公司的金线莲种植基地,一个个种植大棚格外壮观,棚内采用先进的肥水管理技术和成熟的光、温、湿自控系统,种植多个品种的金线莲。

“我们的干品年产量达到了2000斤,年产值达到了2000万元左右。”广东雁归来养生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富源告诉记者,近年来,在梅县区相关部门的支持、引导下,企业找准特色定位,实施创新驱动,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发展新路。今年,企业还计划新增30亩种苗生产基地、300亩GAP林下种植示范基地和一批产品深加工项目,并加大投资力度,打造生态特色旅游和养生休闲产业。

“通过产业的发展,不仅做大做强了雁洋的现代农业实体经济,也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同时采取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的模式,更擦亮我们雁洋文化旅游特色小城镇的品牌。”雁洋镇党委宣传委员温永剑表示,接下来雁洋镇也将全力解决协调企业在用水、用电、用工等问题,通过政企合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三产融合  

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农旅结合助乡村振兴

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当前现代农业风口,与此同时也是梅县区农业产业的短板。因此,延长农业产业链成为梅县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植根于金柚产地,依托丰富的金柚资源,广东十记果业有限公司深度挖掘“一个金柚”的效益,不断延伸产业链,从十记金柚延伸至芒果、莲雾、火龙果、百香果、番石榴、榴莲等几十个产品,其产业链覆盖广东、海南、广西、四川、湖北、云南、山东等地。

广东十记果业有限公司是梅县区围绕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的一个新成果。据了解,梅县区以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聚焦农业产业链升级与功能拓展,投入9000万项目资金撬动了10多亿元社会资本投入示范区建设。现今已建成了以大黄村金柚产业园为主的10万多平方米金柚仓储基地,分别对李金柚柚苷提取、珍宝金柚、稻丰米业等农产品项目进行深加工。

目前,梅县区金柚深加工企业有7家,作为龙头企业的广东李金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逐步以科技为中心,向精深加工方向转型,与多所高校合作,开展柚果深加工技术研究和项目建设,着力金柚的整体研发,以金柚残次果、废弃小柚果活性物质提取柚苷、果胶、柚苷二氢查尔酮等,产业融合初显成效。

对于精深加工的探索,梅县区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广东梅州富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虽然是投身金柚深加工的“新手”,但在短短数年时间实现了行业产品创新和生产技术专利的双突破。“通过发展深加工项目,消化部分金柚产品,提高了金柚产业经济效益。”公司负责人江长胜说,市场上传统柚果加工是柚皮果分离,而该公司则是整果加工,最大程度保留了柚果的有效成分。通过市场调查,不断对金柚果汁饮料“富柚一号”口味进行调整,倍受市场青睐。

为更好地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梅县区还强化农旅结合,加强对雁南飞、雁鸣湖、南寿峰、四季佳禾等休闲农业项目的建设,以及打造水车白沙村、南口侨乡村、松口大黄村等集新农村建设、民宿、农家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

走进松源镇横坊村生态田园科普观光采摘示范基地,眼前的藤蔓上已经挂满了或是金黄、或是碧绿的精品西瓜,吸引众多游客和村民们前来参观体验。近期,该示范基地开展精品西瓜采摘日,将自家产品与休闲旅游相结合。

“示范基地内的精品西瓜采用分批分期种植,从开园至年底每个月都会产果,可以持续满足广大游客观光、休闲、采摘的需要。”横坊村书记温松欣说,精品西瓜的灌溉水源来自百年大榕树下的古井,采用生物防治和人工除草,不使用农药、除草剂,因此成本较高。“第一批产果约5000个,按照28元1个的价格计算,约有14万元的销售额。”温松欣说。

梅县区拥有多个市场广阔的采摘园,其收入来源主要是现场水果的采摘售卖。“去年采摘园区收入达到400多万元。”梅州市润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钟雄泰说,公司百亩的釆摘园主要种植有无花果、葡萄、火龙果、百香果等优质水果。通过电商平台的推广、展示、预售、拼团等多样化的运营模式,促进农旅结合,助推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追求个性化、特色化、原生态,形成了乡村的独特面貌和村容,是打破目前乡村振兴建设中千村一面的最佳模式。”钟雄泰说,农旅融合可以充分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让农副产品就地消费,降低了运输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此外,梅县区还巩固和运用中国乡村复兴论坛·梅县峰会成果,加快雁南山居、东华庐(寒舍)、丁丁旅游、雄鹰滑翔伞基地、仁寿庄围龙民居等8个项目建设,继续引进一批乡村振兴项目。同时突出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绿色工业产业基础,发展雁洋特色小城镇和足球小镇、南口客侨文化小城镇和松口海丝文化小城镇,重点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鲜明的田园综合体。

产业兴农  

因地制宜打好“帮扶牌”

兴旺千家万户“小康路”

沿着梅县区梅南镇水美村鹞子嶂盘旋而上,一头钻进绵延的大山,四周丛树环绕,绿意盎然,道路两边摆放着不少蜂箱。在半山腰,今年68岁的贫困户黄钦盛正一丝不苟地检查着蜂箱里蜜蜂的健康状况。

“我养了100箱蜜蜂,现在准备产蜜了,马虎不得。”黄钦盛告诉记者,他是从去年4月开始养蜂的,这些蜜蜂一年下来能产四次蜜,年产值可达近10万元。可谁能想到,眼前这位养蜂致富能手一年以前还为温饱发愁。

早在2010年,黄钦盛便四处筹钱开始种植柚树,没曾想,正准备大干一场时却遭遇了黄龙病。“整个柚园大概有60亩,几乎都染上了黄龙病,每年的肥料钱都是从亲戚朋友那借来的,没想到不但钱没挣着,还欠下一屁股债。”黄钦盛回忆道。2016年,不服输的他跟着村里的合作社一起养鸡,无奈命运弄人,没过多久龙卷风来袭,将柚园下的鸡舍连根拔起。接连经受打击后,戴上贫困户“帽子”的黄钦盛也开始变得消极,萎靡不振。

此时,镇村扶贫干部的出现,给处在人生低谷中的黄钦盛找到了前进方向。考虑到水美村森林资源丰富,且养蜂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等优势,扶贫干部便建议黄钦盛养蜂。2017年4月,扶贫干部向他发放了5000元的奖补资金,帮助他购买了10箱蜜蜂并为其提供技术指导,正式开启了这份“甜蜜事业”。

“从最初的10箱开始养起,到半年后发展为50箱,再到现在的100箱,有千百万的蜜蜂为我工作,能不脱贫致富吗?”黄钦盛笑着说,这100箱蜂一年下来能产5000多斤蜂蜜,随着蜂群的繁衍,以后的产量还将继续增加。

“接下来,我们还计划成立合作社发展养蜂产业,让黄钦盛做带头人,让更多贫困户和村民都参与进来,扩大生产规模,并利用电商平台进行推介销售,把水美蜂蜜的品牌打响,带动更多贫困户和村民增收致富。”梅南镇党委副书记危越林说。

“我是2013年开始种柚子的,种了300多棵,去年,大小柚树都陆陆续续开始挂果了,蜜柚和沙田柚加起来有1万多斤。”松口镇盘龙村贫困户李旺鸿说,与其他柚农不同,他家的柚子没卖给扶贫产业园和柚商,而是选择通过电商渠道进行销售,而且短时间内,1万多斤柚子就被抢购一空。

“沙田柚是4元一斤包邮,白肉蜜柚是3元一斤,红肉的可以卖到五六元一斤,价格比线下统一收购高出一倍。算下来多挣了15000元。”李旺鸿笑着说,这都多亏了政府组织开展的电商培训。“去年中秋前后,产业园聘请了电商销售方面的专家来给我们上课,从拍照上架到打包装袋装箱,一直手把手地教我们,还帮我们宣传推介。当初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从没想过能卖得这么好。”李旺鸿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着手机里的销售记录。

李旺鸿一家的脱贫案例,仅是松口镇立足本土特色资源优势,联手企业成立扶贫产业园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去年3月,该镇与广州农财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合作成立了“驮娘柚”扶贫产业园,把贫困户纳入产业发展体系,对该镇39个非重点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85户共610人实施为期6年(2017—2023年)的产业扶贫项目。通过订单来联系,由企业和贫困村、贫困户签订农产品购销协议,以高出市场价一至两毛的价格收购柚果,进行统一出售。数据显示,2017年产业园统一收购17户贫困户种植柚子30万斤以上,真正实现了“订单脱贫”。与此同时,产业园根据业务需要,每月定期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开展技能培训,培训后与农户签订用工合同、安排上岗就业,在产业园获取劳务收入,实现“就业脱贫”。

梅南镇和松口镇只是梅县区产业帮扶累累硕果中的一颗。去年,梅县区根据32个贫困村的产业资源和产业基础,制定了《产业扶贫和技术帮扶工作计划》,组织了18家企业、合作社结对帮扶32个相对贫困村,带动了1600多户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4500元以上。同时遴选了32名业务能力强的农技人员,挂钩到32个贫困村开展产业发展规划、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为贫困村农业产业发展和脱贫致富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

数说

1梅县区是中国金柚之乡、中国长寿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广东省产粮大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

2全区培育发展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46家,其中省级23家、市级4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85家;家庭农场1092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54名。“三品”认证农产品121个,省农业名牌产品16个。

3全区金柚种植面积29万亩,总产量55万吨;种植水稻面积35.18万亩,总产量16.41万吨;茶叶种植面积1.52万亩,总产量946吨。2017年农业总产值78.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7363元。